当前位置:首页 >> 正文  
“大数据-慧审计”
信息来源:投资中心 王茜    发布日期2018-06-14         分享:

——大数据技术在中小城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应用



摘要:大数据是政府审计的重要技术手段和未来发展方向,如何在政府审计的各个方面灵活运用是实现大数据审计的关键。本文立足于大数据审计和小城市投资审计这一既矛盾又统一的审计体系,首先综述了大数据政府审计的发展历程,然后以大数据的4v特征为切入点,深入分析大数据在应对中小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时的策略和方法,明晰在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固定资产进行投资审计过程中应做到因地制宜,针对不同情况应做出适当的调整,以期更好的促进大数据技术在政府审计过程中的发展。

关键词:大数据技术;信息化政府审计;中小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

1.引言

自审计署开展“金审工程”建设以来,信息化在政府审计中起到的作用愈发重要。近年来,“大数据”的概念在审计行业中日益升温, “智慧审计”、“数字审计”的概念开始广泛的应用在政府审计的各个方面。但对于中小城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过程由于其审计对象的固定性和基础数据难取证、不及时、审计周期长等特点,在利用大数据手段对其进行审计的过程中必然会受到限制,因此有效的将大数据技术应用至固定资产审计中,将有效的提升固定资产审计过程,促进大数据技术的发展,推动政府审计数字化的建设进程。

2.现代信息化政府审计发展现状

信息技术作为21世纪新兴技术,自提出以来,在社会各行各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大数据”作为信息技术的衍生概念,自诞生之日就受到社会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简而言之,大数据是利用无法在可容忍的时间内用传统IT技术和软硬件工具对其进行感知、获取、管理、处理和服务的数据集合[1]。常规的大数据具备4v特点即:量大(Volume)、类多(Variety)、速快(Velocity)、值低(Value)。

信息技术在政府审计中的应用始于21世纪初,早在1999年审计署已经提出《审计信息化系统建设规划》,信息化审计的概念已经被提出,信息化审计在政府审计中经历了信息化审计、大数据审计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以构建网络基础设施,建立数据交换中心,培训审计和计算机信息技术复合人才等,主要为实现信息审计提供必要的基础设施和掌握基本技术手段。第二阶段,主要是围绕“大数据”进行数字审计。在国家十二五规划,审计署推出的第三期金审工程中,大数据已经被纳入政府审计的各个层面,2018年全国审计工作会议中,胡泽君审计长宣布,金审二期顺利完成,金审三期工程正式开始进行建设。这说明,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注重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共享平台的建设,进而提高政府审计决策质量, 是发挥国家审计在保障经济社会健康运行中的抵御和预防功能的关键步骤。在未来政府审计发展过程中,除了要结合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理念外,还要因地制宜,困知勉行,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审计部门,考虑制约审计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审计的三个转变,真正的做到 “智慧审计”,推动政府审计在大数据的浪潮下,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要求的因势而谋、 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1信息技术在政府审计过程中的发展

3.大数据在中小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可行性研究

大数据的4v特征要求在审计过程中必须提供大量的基础数据,全方位多种类的采证数据,以及保证数据的及时和有效性;而中小城市的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又具有取证难、方法单一、审计力量薄弱等特点。这与大数据审计显然是矛盾对立的,针对这种固定资产投资审计过程,如何有效的将大数据技术应用至投资审计的各方面是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针对中小城市投资审计现状,结合大数据的创新理念,我们需要从证据收集、资源共享、联合审计等手段,抱法处势,真正的将大数据技术贯彻至投资审计的全过程。

3.1取证难——远程采集系统

中小城市固定资产的由于受到开发建设项目多、涉及技术面广,但审计人才相对缺少,往往一个审计工作人员要承担几个审计项目,传统审计模式是下对数据的收集往往依托中介机构去进行核算,但这又会带来许多风险。在大数据审计的模式下,可以通过构建远程数据平台,如ODBC 接口采集模块,将采集的数据在数据库里进行存储,这样既可以有效的收集审计的基础数据,又可以规避大量审计中介机构参与数据导致的第三方风险。

自审计署2014年提出“集中分析-分散核查-系统研究”的信息化数据审计模式以来,审计的效率和质量相比以前有明显的提高,通过联网对所审计单位进行数据及时采集,大大提高了审计的及时性和有效性,但对于小城市固定资产审计由于审计目标的盲目性和不确定性,通过构建简单的联网审计显然不能做到及时审计和全覆盖审计的目标,因此应该更加专注对大数据系统的开发,针对日益变化的审计系统,及时更新数据信息,对重大重点项目,设置专一数据接口采集数据,实现数据快速有效的传输至审计单位系统中,实现数据的远程及时采集,便于后续审计分析。

3.2高风险——“慧眼识珠”

大数据审计自提出以来,在国家的积极促进下,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在金工程建设过程中,审计管理系统、现场审计实施系统、联网审计系统已逐渐普及至各级审计部门,国家审计信息系统也逐步建立,这对于政府审计过程来说有明显的促进,审计数据的积累也有较大幅度的提升。但这些积累的数据虽然可以大幅度提高审计的效率,但也会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数据的安全和可靠性。传统的人工审计,利用的是人工小数据审计,既可证明数据量很少,但其结果多数是可靠的。对于大数据来说,大量的数据的堆积,如何保证所得的数据是可靠的高质量的,是利用大数据分析进行审计的前提。

就中小城市固定资产审计而言,由于审计力量较弱,面对纷繁的项目,所得的电子信息技术数据大多属于基础性的数据,并没有经过传统审计一样的筛查过程,只是对数据的一个堆砌,这必然会导致审计人员在利用这些数据进行审计的过程中难以把握审计项目的重点,因此如何保证所得数据的真实有效性是大数据在投资审计中应用的关键应用。这就要求,在大数据时代,中小城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审计人员要有“慧眼识珠”的能力,要不断更新自己的审计技术,在海量的数据中针对有效的可能是隐藏的数据进行分析,确保所分析数据的安全性,以期得到正确的有价值的结论。

3.3低效率-扁平化联合审计

中小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相对于其他审计过程还有一个明显的短板既是审计效率低下,所需配合部门多,传统审计过程需要政府各个单位的配合才能有效的完成审计,但是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之间的取证困难,孤岛信息现象严重,跨部门协作周期比较长,审计过程必然延长,效率低下。

大数据背景下的审计,政府审计的组织管理模式必将导致改变,从单兵作战的审计模式向联合审计扁平化审计方向发展。以四川省某市棚户区改造工程固定资产审计为例:该固定资产审计项目采取跟踪审计的方式,分别进行了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其中事前审计包括对项目的可研报告审批、立项审批、招投标管理、合同签订等过程的真实性进行核实检查,事中审计包括对中期计量支付、工程质量控制体系、工程进度款支付、项目推进过程等等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安全性,事后审计主要包括对项目的决算及各参建履职履约情况审计。这三部分审计贯穿项目建设的整个过程,需要诸多部门的如:发改委、国土局、财政局、环保局、住建局的协同完成,除此之外还需要审计部门的法规科、财政科、投资审计中心等不同科室联合工作。因此在传统审计模式下,这些不同部门之间的联动需要层层审批盖章,不同部门之间的配合过程较为复杂,极大的推延了审计的周期,降低了审计的效率性,增加了审计风险;而在大数据审计模式下,这些繁琐的审批步骤所得的材料都以各负责单位以电子数据的形式传递至大数据审计云平台,再由审计部门抽调各科室审计人员,参考工程管理中的职能组织结构,采用联合审计,协同完成审计过程,审计模式如图2所示:

2固定资产扁平化联合审计模式

4.结论

大数据审计是未来审计的发展方向,也是实现审计现代化技术化的必经之路。中小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是传统政府审计的重要方向之一,本文简要概述了信息技术大在政府审计的发展历程,并对针对大数据的4v特点,研究了其在中小城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中的可行性,从证据收取、数据安全及审计及时性三个方面对大数据技术在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的应用进行了探索,针对大数据技术和中小城市固定资产审计矛盾点,提出了应对的策略,下一步还需在具体审计实践过程中进行深入探索研究。

相关新闻:
 学科交叉 “3S”技术助力资环审计  审计春天  监督提质增效 厚植发展根基
 多措并举 强力推进大数据审计新突破  利用SQL数据查询医院以门诊收费方式提高标...  心 结
 “大数据-慧审计”  涵养好家风,新春正当时